蚓螈目:簡介,概述,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下屬分類,起源與演化,

蚓螈目:簡介,概述,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下屬分類,起源與演化,

蚓螈目

蚓螈目(Gymnophiona)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的1目。種屬分布:已知160餘種,下分隸6~7科30餘屬。蚓螈目是兩棲綱中體形最為特殊的一個自然類群。體形氏圓柱狀,有頭、軀、尾。尾汲短或無;全無四肢,體表有環縊紋,外形象蛇和蚯蚓,因此有裸蛇或蚓螈之稱。以地下穴居生活為主。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蚓螈目拉丁學名:Gymnophiona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兩棲綱亞綱:滑體亞綱領域:生命科學

簡介,概述,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下屬分類,起源與演化,

簡介體長65—1600毫米;體圍寬窄不一,亦因種而異。頭部較扁平,鼻孔極近吻端。與穴居相適應的特徵還反映在眼小,無眼瞼,眼隱於皮下或為薄的骨片所覆蓋;在頭側鼻眼之間有一可仲縮的“觸突”,可能是感覺器官,這是本目特有性狀之一,不同類群其觸突的位置及形狀不盡捫閂。舌凹形,較大,不游離。多有耳蓋骨及耳柱骨,無咽鼓管、鼓室和鼓膜。軀幹和尾部有明顯的環褶,枕後有幾個頸褶,第一條多環繞頸部,其餘的多在頸側及其腹面。體外表呈環紋狀,有初級、次級環褶之分,而有的種類不易區分,初級環褶數目一般與椎骨數目相等;肛裂形狀不一,或縱裂或橫裂或圓形。皮膚腺體極為豐富,環褶間有腺體和4至6行真皮骨質小鱗,周身褶間小鱗多達乾行.或無鱗(水棲者)。有骨質小鱗是現生兩棲類中本目的又一特有性狀,與古兩棲類化石迷齒類的某些種類體側和腹面的小鱗是同源結構。蚓螈類的頭骨骨片大而少,排列緊湊而堅實,一般沒有大的窩子L,這洋的頭骨結構雖與現生的有尾目和無尾目均不相同,而骨片成分基本一致。有的種類在額骨、頂骨與鱗骨之間有駟窩孔。本目與其它二目一樣,從無上顳骨和板骨等,不能與古兩棲類的又骨相類比。眼眶小。眶蝶骨多骨化;耳柱骨或與方骨相觸,前耳骨與上耳骨在兩側與枕骨和寬大的副蝶骨癒合;院二。上頜有兩排弧形平行排列的牙齒,外排為頜齒,內排為犁齶齒;下頜有齒一或二排,除齒骨上有齒外,隅骨上也或有之。椎體雙凹型,有殘存的脊索;肋骨較發達,二又狀;無晌骨,無肢帶殘跡。概述蚓螈目動物體細長,蠕蟲形,可分為頭部和軀幹部;肛門接近於身體後端,位於腹側,實際上常無尾,或僅為圓錐形突起;無四肢,帶骨和胸骨。頭部略扁,口裂大。眼很小,無眼瞼,常隱於皮下,該處皮膚透明,且稍突起,無鼓膜。鼻眼間靠頜緣處有一特殊的、能伸縮的觸突tentacle,不同類群的觸突位置、形態不完全相同。雖有人認為它具嗅覺或觸覺機能,但確切作用還不很清楚。第一頸溝可認為是頭與軀幹的界限。軀幹表面常有許多環形皮膚褶,枕後有幾條頸褶,第一條多環繞頸部,其餘的多至頸側或腹側。從枕後到尾部環褶明顯,通常分為初級褶、次級褶和三級褶,但也有的種類不易分。環褶呈覆瓦狀排列,前面的環褶覆蓋在後一環褶之上、環褶被蓋的部分內有真皮來源的細小圓鱗。真皮鱗成行排列,每環褶上有鱗數行。穴居生活時鱗片可加固體壁,抵抗泥土壓力。皮膚腺發達,水棲者無鱗。頭骨骨化程度高,骨片大而少,連線緊密,一般無大的窩孔。骨片成分基本上與有尾目、無尾目相似,但排列緊湊而堅實。眼眶小,上頜骨與齶骨成為上頜齶maxillo-palatine。前耳骨常與上耳骨、枕骨及寬大的副蝶骨癒合,成為基底basale。上頜有兩列平行排列的弧形齒,前列為頜齒,內列為犁骨齒。下頜齒1~2列,除齒骨上有齒外,隅骨上或有之。雙凹椎、殘存脊索,具雙叉肋骨,無肢帶和肢骨,亦無胸骨。體內受精,雄體泄殖腔變形,成為一個能外翻伸出的交接器。卵生或卵胎生,卵產在潮濕的地面上,幼體孵出後到水中生活,以水生昆蟲為食。水生幼體有鰓裂,具尾鰭褶,變態後鰓裂封閉,尾鰭褶消失,而觸突明顯。主要是森林動物,也有來自草原地區的報導,但只是沿著河流的森林邊緣。在濕潤處營地下穴居生活,夜間出來覓食,一般捕食昆蟲、蠕蟲等,也有捕食小蛇的報導。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中美、南美洲、東南亞等赤道到南北回歸線之間。現存6科33~34屬165種左右(Duellman and Trueb,1994; Zug et a1.,2001;Frost. 2002),我國目前只發現1科即魚螈科Ichthyophiidae Taylor 1968,1屬1種,即版納魚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 Yang. 1984,分布於雲南、廣東、廣西。迄今還無在湖南分布報導,但湖南省與上述三省區之兩省區(廣東、廣西)相鄰。形態特徵尾極短或無,無四肢和肢帶,蚯蚓狀。體細長,體表周身有縊紋環繞,形成許多排環褶。每1環褶間有排列成行的長囊狀大腺體和4~6行真皮骨質小鱗,下陷在真皮膚內,背面褶間小鱗多的達千行,僅個別屬無鱗。頭側鼻與眼間有1可伸縮的“觸突”,可能與嗅覺有關。眼小,無眼瞼,眼隱於皮下或為薄的膜骨所覆蓋。中耳僅有不發達的耳蓋骨和耳柱骨,無咽鼓管、鼓室和鼓膜。舌較大□形,有游離緣抵向內鼻孔。有上頜齒和與之平行的犁齶齒各1排,下頜有齒1~2排。頭部背腹面的骨片均大而少,排列緊湊而堅實,一般無大窩孔。這種頭骨類型雖與現生的有尾類,無尾類均不同,而骨片成分基本相同。堅固的頭顱是適應穴居生活的一種性狀。椎體雙凹型,有殘留脊索。肋骨較長。右肺發達,左肺退化。雄性泄殖腔壁能翻出成為交接器。體內受精。肛裂縱置或橫置。蚓螈生長環境除南美的盲游蚓科為水棲外,其餘都是穴居,棲息在各種淡水域附近的潮濕穴洞內。夜出覓食蚯蚓、白蟻等。一般在大雨後容易見到。卵生或卵胎生。雙帶魚螈在洞穴中產卵20~50餘枚,以濕潤的軀體盤繞這堆卵,直待卵孵出。在孵出時,3對細長羽狀外鰓已萎縮,鰓裂沒有封閉。幼體的極後段還有鰭褶,有側線器官。在水中生活一段時間以後,鰓裂封閉,鰭褶消失,觸突從小窩內可明顯伸出,則示完成變態。卵胎生的以胚期的齒刮取母體輸卵管壁分泌的乳汁狀物作為營養物質。分布範圍廣布於環球熱帶和亞熱帶濕熱地區,尤以南美的種類最多,而安的列斯群島無。非洲東西兩側均有分布,並在塞席爾群島有6~7種,而馬達加斯加島無。在亞太地區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及西側紐幾內亞島(又稱伊里安島)。大洋洲及歐洲無分布。中國現有2種,即雙帶魚螈和版納魚螈,分布於廣西和雲南南部。下屬分類吻蚓科 Rhinatrematidae僅2屬11種,包括淺環蚓屬Epicrionops和吻蚓屬Rhinatrema。分布於南美洲北部。為最原始的蚓螈,保留有尾部,口開在頭的前方,頭骨數量多,眼相對比較大,觸突與眼相連,具環褶和小鱗。卵生,幼體有小的外鰓,水中生活,變態為成體後返回土壤中。魚螈科 Ichthyophiidae有2屬5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眼可見,觸突距眼甚遠,上、下頜各有2排牙齒,初級和次級環褶不易區分,共有260~430個;小鱗多者可達2000行左右。尾很短,尖突。肛孔縱裂形。我國產1屬2種,即分布於雲南的版納魚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與分布於廣西的雙帶魚螈Ichthyophis glutinosus,兩者相似,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第一頸溝距口角遠,第二頸溝從背見不到兩端;後者相反。版納魚螈最早於1974年在雲南勐(měng)臘縣發現,最早被認為就是雙帶魚螈,後來才確定為一新種,全長約38厘米,棲息于海拔200~600米林木茂密的土山地區,喜居水草叢生的山溪和土地肥沃的田邊池畔,穴居,晝伏夜出,以蠕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真蚓科 Caeciliidae有21屬42種。分布於美洲、非洲和南亞熱帶地區。為蚓螈目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科。體型差異大,全長10~50厘米。卵生或卵胎生。盲游蚓科 Typhlonectidae有5屬13種。分布於南美洲。水棲或半水棲。無尾,但水棲種類體後側扁以游泳。蠕蚓科 Scolecomorphidae有2屬6種。分布於非洲赤道地區。蠕蚓是進步的蚓螈,嘴位於頭部下方、頭骨減少、沒有鱗片和尾巴。平時蠕蚓的眼睛被薄骨覆蓋,但是觸突伸出的時候眼睛則顯露出來。東非的蠕蚓為卵胎生,沒有水生的幼體。起源與演化在現生兩棲類中僅蚓螈目有骨質小鱗,頭部骨片間一般無大窩孔。前者是古老特徵,後者與古兩棲類中無大窩孔者相似。有關本目的起源尚無定論,雖曾認為可能與殼椎亞綱的缺肢目或細螈目晚石炭紀的弛頂螈(Lysorophus)有淵源關係,但證據不足。蚓螈類發展歷史悠久。石炭紀有可疑的化石;巴西發現古新世的一塊軀椎確認為是蚓螈目的,定為無足蚓屬(Apodops)。

相關詞條

蚓螈目蚓螈目(Gymnophiona)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的1目。種屬分布:已知160餘種,下分隸6~7科30餘屬。...

蚓螈蚓螈,裸蛇目(蚓螈目〔Gymnophiona〕,前作無足目〔Apoda〕),約155種兩生類的統稱。穴居或於水中游泳,常隱伏,分布於西半球(從墨西哥至阿根廷北部)以及非洲、...

非洲蚓螈無足目(學名Gymnophiona或Apoda) 又稱為蚓螈目,是兩棲動物中看起來最像蟲或是蛇的一類。 大部分的無足目均棲息於地下,因此無足目是兩棲類中發現種類最少的。...

中國動物志兩棲綱上卷總論蚓螈目有尾目《中國動物志兩棲綱上卷總論蚓螈目有尾目》是2006年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費梁。...

盲游蚓科盲游蚓科(Typhlonectidae)是蚓螈目的一科。盲游蚓科有4屬12種。分布於南美洲。水棲或半水棲。無尾,但水棲種類體後側扁以游泳。...

版納魚螈版納魚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是唯一一種產於中國的蚓螈,已知分布於雲南、廣西和廣東,並可能分布於寮國、緬甸和越南。體蠕蟲狀,缺四肢,背腹略扁平,環褶鱗存在...

魚螈名稱:魚螈 分類:兩棲綱、無足目、蚓螈科。 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廣西、廣東的部份地區。 保護:雲南省的省級保護動物。 物種分類:兩棲類→蚓螈目→蚓螈科→魚螈屬...

盲尾蚓科盲尾蚓科(Uraeoptyphlidae),屬於無足目(Apoda)蚓螈目(Gymnophiona)。有1屬4種,分布限於印度。...

豆蒄山魚螈豆蒄山魚螈,是在高棉發現的新物種,這也是在高棉發現的第二種蚓螈目物種,其身長可以成長到1.5米。蚓螈目動物又被稱為“裸盲蛇”,是地球上古老的兩棲動物,...

滑體亞綱滑體亞綱 Lissamphibia 滑體亞綱是兩棲綱現存的唯一一個亞綱。頭部骨片少,包括近代型的兩棲動物。有無尾目、有尾目和蚓螈目三個目。...

陰莖蛇陰莖蛇,又名艾氏閉管螈,伊氏真蚓(學名:Atretochoana eiselti),是屬蚓螈目真蚓科的一個物種。...

熱門詞條

Relative

藍門

早老症

東華大學圖書館

松荷汽車旅館

心得

竹山縣

川芎

deserve

暴走兄妹

陳其邁

duke

全城熱戀

燃點

KitchenAid

期刊

紙燈籠

軍火庫

initial

瑞恩·高斯林

張曼娟

絕冬城

月亮的形狀

乳酸堆積

辜振甫

橢圓機

窩窩電影

傲劍凌雲

相关推荐

设置页面一直显示“检查Apple ID电话号码”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

设置页面一直显示“检查Apple ID电话号码”

📅 09-19 👁️ 8543
炉石传说卡组发展历程 土豪战的前世今生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

炉石传说卡组发展历程 土豪战的前世今生

📅 09-01 👁️ 2175
卧虎藏龙2奇遇任务的流程需要多长时间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

卧虎藏龙2奇遇任务的流程需要多长时间

📅 09-14 👁️ 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