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镇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盘活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仿野生竹荪种植,撑起群众“致富伞”。
七月的梯田,时而雨水绵绵,时而晴空万里,高温高湿的季节也正是竹荪成熟的好时节。走进新街镇全福庄后山麻栗寨村的村集体林地中,竹林葱茏,挺拔耸立。工人们掀开薄膜,只见一丛丛可爱的蛋形菌托,迫不及待地破壳而出,撑开了雪白的裙摆,一朵朵竹荪煞是可爱。工人们穿着雨衣用剪刀小心翼翼地采收着。
元阳县哈妮迷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雪荣指着一株株竹荪向记者介绍,“我们林下的这个仿野生种植的这个味道是最美的,天然的竹林,天然的土壤,腐殖土很好,松松的,营养物质又是很丰富的。所以我们这里的品质是很好的,口感也是很清甜,没有什么异味。”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有“山珍之花”“菌中皇后”等美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竹荪从破壳到散裙只需两个小时,因此,合作社需要更多的工人抓紧时间采收,整理装箱配送。目前,合作社带动5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元阳县哈妮迷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李四斌对记者说,“我在这边工作,家里挨近,照顾老人,看田水什么都很好,工作环境又很好,看望小孩老人都是很方便,工资待遇也是非常可以的。”
元阳县哈妮迷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卢明白还说道,“合作社栽出来的,以前是没有见过,这个一市斤100元,我们的工资是高的。”
据了解,新街镇的夏天温凉湿润,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2021年,红河州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新街镇全福庄小寨村村民黎雪荣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村民”的发展模式,开始进行竹荪的林下仿野生种植。目前已试种5亩,按照0.05kg/棒的产量计算,每亩用5000个菌棒,竹荪亩产250公斤。按照每公斤200元的市场价计算,除去种植阶段的各项成本,每亩可增收0.8万元。
李四斌拿着竹荪对记者说:“这是自然生长的,无公害的产品,没有添加化肥农药,有机产品,栽在竹林里面,非常好的一个产品,希望我们家乡人民多多推广,让我们合作社的产品好好地继续发展下去。”
“这个蘑菇它的口感味道,还有它的抗病能力都是很好的,病虫害都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现在出品就供给附近的大酒店,云之梦酒店,还有云上梯田、万缮酒店这些大的酒店,量大的话我们就销往昆明,还可以发去全国各地,后面冷链做好以后就可以发出去。”元阳县哈妮迷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雪荣说道。
竹林下仿野生种植竹荪,保护了森林,同时节约了耕地资源和搭建荫棚的经费,充分利用林地腐殖质含量丰富、林下空气湿润等有利条件促进竹荪生长。同时,腐烂后的竹荪也可作为养料为山林提供有机肥,促进林木生长,实现优势互补、循环利用,这种林菌循环套种模式,既增加了林地利用率和林地附加值,又提高了竹荪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记者:邓娇
编辑:肖琳平
责编:徐丽芳
监审:徐丽芳
总监:李艳梅
声明/提醒:1.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改变原文意图,以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申请获得授权!否则必追究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来源:云上梯田和美元阳(ID:ystthmyy);2.投稿说明:请热心投稿的朋友们投稿时在文章中注明作者(真名或笔名)及联系电话,方便刊发时署名及联系,谢谢!(投稿邮箱:yyxwbjb@163.com, 联系电话:3032858;3032859)。
原标题:《新街镇:林下竹荪试种成功 撑起群众“致富”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