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养的猫,可能是亲友送的,或是猫舍买的,也可能是收容所领养的,还可能是路边捡的……脖子上套个圈,就成了家里有名有姓的“猫主子”。
但是,要论起养猫的仪式感,还得是我们的老祖宗,因为他们养的猫是需要“下聘”的!
翻翻老黄历,挑个黄道吉日,写上一份“纳猫契约”,请王母娘娘和东华帝君做见证人,再提着准备好的聘礼,就可以与猫咪缔结契约,把它接回家了,这就是古代的“聘猫”。
宋代是中国古代聘猫文化最为盛行的时期之一。当时,人们不仅注重猫的品种和血统,还讲究聘猫的仪式感。
宋朝诗人黄庭坚写过一首《乞猫》诗:“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意思是,听说朋友家的猫即将生小猫,我准备买一尾鱼,用柳条穿着,聘只小奶猫回来。
而陆游的《赠猫》诗中也写道:“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意思是,用一包盐聘回一只小猫咪,看着它成天在座椅上玩耍。还有一首:“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意思是,我用一包盐迎来了一只小猫,它会尽心呵护我房中的万卷书(捉老鼠)。当然,据说这只叫小於菟的猫咪确实抓了不少老鼠,而陆游也给它写了十多首诗,成了名副其实的“猫奴”。
果然,谁能拒绝一个毛茸茸、会撒娇的可爱生物呢?
据了解,迎猫的聘礼除了盐、鱼,还可以是糖、茶叶、芝麻、大枣、豆芽等物品,即使是野猫,也会给猫妈妈送一串小鱼。
另外,古人聘猫也有讲究,一看颜值,二看能力。《相猫经》有云,猫之毛色,以纯黄为上,纯白次之,纯黑又次之。所以纯色橘猫在古代也是颇受欢迎,它还有个富贵的名字:金丝虎。当然,不会抓老鼠的猫不是好猫,古人聘猫时还会看猫咪的上颚,上颚的棱越多表示抓老鼠越厉害,有九条棱的最佳。
养过猫咪的人都知道,除了吃好喝好,给猫做内外驱虫也十分重要。古代也有驱虫药,“猫生虱,桃叶与楝树根捣烂热汤泡洗,虱皆死”。而在现代,猫咪使用的驱虫药物更加丰富,铲屎官们也会根据宠物医生的建议,定期给猫咪驱虫。但是,正如猫粮有假冒伪劣,驱虫药也出现了造假现象,对猫咪健康造成威胁。
品牌猫粮上可以使用中准数据的特征加密智能识别防伪标签,帮助消费者准确辨别真伪,驱虫药物上自然也可使用中准数据的防伪系统,为每件产品发放一张不可伪造的“数字化身份证”,消费者只需手机扫描中准防伪标签,既能准确获得产品的真伪判断,又可得到有效的产品溯源信息,一键了解产品详细情况,如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使用方法等,消费者购买更放心,也有助于提升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虽然现代领养猫咪已经没有了古代那些繁琐的礼仪,但不少铲屎官们也会为猫咪准备各种生活用品,让它们在新家可以更舒适、健康地成长。
最后想问问,养狗怎么不用“下聘”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